从“庖丁解牛”看庄子的人生境界

发布者:王琳钰发布时间:2016-11-22浏览次数:2954

      

      沁园书院高度重视通识教育,着力引导学生走近经典,感受名师。112日下午,邀请东南大学陈怡教授为同学作“从‘庖丁解牛’看庄子人生境界”的传统文化讲座。书院院长任志成主持讲座。

      陈怡先从中国古典文化讲起,先秦诸子文学,两汉经学、着重研究《南华经》《道德经》的魏晋玄学、佛教传入后兴起的隋唐佛学,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复兴儒学的两宋理学,明清实学、民国的新儒学纵向导引,由儒、释、道横向梳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传统文学的发展脉络。继而讲到中华文化的根基之一——《庄子》。陈怡庖丁解牛这一耳熟能详的代表篇章为引,重读经典,以小见大,字字句句为同学们详解庖丁解牛,彰显庄子哲学的光芒。

由两个成语解释了“庖”的意义进入正题,讲述了“庖丁解牛”中的两处不同和一处疑问,即动作、刀不同和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为何一致的疑问,设下问题,引出了对庖丁解牛的解读。陈怡从四个方面解读了这篇文章:

       一为技术解读,即熟能生巧。“族庖”、“良庖”到“神庖”三个渐进的层次多年的磨砺显示了庖丁飞跃的技术,由此与《卖油翁》、《轮扁斫轮》对比显示了《庖丁解牛》的高深的哲学意味,即多年长期以来的所得的“道”高于技术,成就根植于心的“技术之道”。

       二为科学解读。陈怡引用杨叔子《庖丁解牛》揭示科学教育启迪意味的理论,即文章中包含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以及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三为艺术解读。陈怡引用了徐复观的观点,指出《庖丁解牛》艺术创造的过程,艺术精神在人生中呈现的情景。

       四为哲学解读。指出文章强调了道的一系列特性,即重要性、实质性、辩证性、长期性、自由性与成就感、普适性,强调了“道”赋予了解牛的特殊品质,使解牛成为了艺术、哲学,从而使解牛进入化境,揭示了一个道理,只要专注做一件事并且能够做好,体现劳动的真善美和个人价值,就能进入人生的艺术化,自由的人生化境。

        接着,陈怡由浅及深,揭示了庄子的五个互相贯通的人生境界:一为人才观即以培养和谐的人的教育目标;二为和谐发展观即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由此引申出了和谐人才的模型,即“A”字形,其中框架左为科学右为人文,底层为知识,中层为能力、方法的可鉴与相通,上层为汇合的精神、素质层,建立了稳固的构架;三为重视实践,基于长期的实践,庖丁才能进为神庖,出神入化;四为两次超越的思想,由生至熟,由熟至神。此即指知识到能力的超越,能力到素质的超越,因此也需长期的实践,才可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为重视对“道”的追求,成大师必达道,即为知识、素质、能力的和谐发展。至此与讲座开头学科分类思维定势呼应,道出各类学科融通的素质人生之“道”;

        最后,陈怡与同学们还进行了互动,详细解答了常人如何能达到“道”的境界问题,进一步使人生智慧内化于同学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