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缘师说|郑玉国:数学建模经验交流
发布时间: 2020-11-26 浏览次数: 865

沁缘师说|郑玉国:数学建模经验交流

劝君莫负青春好,凌霄更展鸿鹄志。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进取,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赛事来锻炼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1125日周三中午14:00,沁园书院邀请到全国数学建模二等奖指导老师、统计与数学学院郑玉国老师在竟慧西楼107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主题为“数学建模经验交流”的讲座。



揭开数学建模竞赛的面纱


数学建模竞赛究竟是什么?其实很多同学大都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有种不明觉厉的模糊感觉。讲座初始,郑老师就对这个问题做出详细的解释。这次讲座涉及的数学建模竞赛是指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个竞赛创办于1992年,距今已经有28年的历史,是教育部最早举办的两项赛事之一。郑老师随后就数学建模竞赛的规则、该赛事的奖项设置和获奖后的影响对同学们做了简单讲解。


探究数学建模竞赛的奥妙


其次,郑老师详细的为同学们介绍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流程。首先,同学们需要通过校内的竞赛选拔,获得参加全国竞赛的资格。在参加校内选拔赛前,同学们可以选修数学建模选修课,进行数学建模的培训。在参加校内选拔赛时,同学们要组成一个不多于三人的团队或者以个人身份参赛。在获得全国赛资格后,学校会组织同学参加一到两个星期的数学建模实战演练。而后,郑老师用一组近年我校近年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获奖数据为例,让同学们领悟到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失败也属稀疏平常;为对于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跃跃欲试的同学打了一剂镇定剂。


交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收获


讲座最后,郑老师邀请到了去年获得全国数学建模二等奖的学长到场,为同学们讲述自己参赛的体验和交流参赛经验。学长主要把自己的体验感受分为竞赛前、竞赛中两个部分与同学们交流。学长提出竞赛前组队时的队友选择对竞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最好三个人可以达到互相弥补不足又各有所长的状态。在竞赛的三天时间中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过度疲劳、不合时宜的疲劳比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工作对竞赛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更大。学长的“经验之谈”可谓干货满满,让同学们对数学建模竞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短短一个小时,郑老师为同学们解析了数学建模竞赛的过去和现在;学长的切身体会也使同学们对数学建模竞赛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认识。这场讲座更让同学们体悟到积极奋进、勇于挑战的人生的独特魅力和感受到身为青年人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