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我校建校四十周年,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沁园书院和法学院联合举办“普法明道·为校“沁”生”—首届沁法文化节。11月1日晚在文心小剧场成功举办首届沁法文化节开幕式暨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报告会(法学专场)。沁园党委副书记胡业宇、法学院院长助理沈玲、沁园书院分团委副书记李薇以及沁园书院法学专业学生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
沁园书院党委副书记胡业宇致开幕辞。首先,胡书记介绍了首届沁法文化节举办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沁园书院2023年法学类暑期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对法学院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他也提出了三点期望:第一,希望以首届沁法文化节开幕为标志,不断探索双院协同育人新模式,联合推出更多专业性、学术性活动;第二,希望通过文化节传播法治文化;第三,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两院学生组织互联互通,激发青年学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新活力。
今年暑期,沁园书院共组建162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法学方向团队21支,其中由法学院老师推荐选题、担任指导老师的法学定向命题团队9支。21支法学专项团队中,有3支团队入选2023年“法治中国青春行”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3支团队被评为校优秀团队,2篇调研报告被评为优秀调研报告,4位法学院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经团队自主申报、专家评审推优,6个优秀团队脱颖而出,作为法学专项社会实践的优秀团队在首届沁法文化节开幕式上作汇报展示。
沁园书院“新时代赋能乡村振兴——江苏和云南经验研究”社会实践小分队宣讲人梅潇予,为我们讲解了江苏省与云南省当地农村潜在或现存的法律问题。结合大学生视角下的创新法治思维模式,为全民普法构思了一个具有创新发展的设想模型。
沁园书院青年律师压力调研实践小分队宣讲人郑天琦从青年律师“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展开,分享收集到的来自在岗青年律师们众多的意见和经验,引出法学生考研、考公、就业的选择话题,为法学生职业规划提供了更多有效信息。
沁园书院“薪火相传”法律职业共同体寻访实践组宣讲人孟文涛用“躺平不可能,躺赢不可取”等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校友寻访后,对自身专业和毕业就业等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探寻了从学生到法律职业者的转变历程。为在校学子未来就业方面提供了借鉴与帮助。
沁园书院青年法官压力调研团宣讲人石思雨分享了亲身参与法院卷宗整理、阅读校验、从立案庭运送卷宗、出庭等基本工作。带领在校法学生领略法官和书记员在初入职场,面对晋职、结案、司法公开、庭审现场、舆论、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体悟。
沁园书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之利率实践调查调研团宣讲人陈柄言用两个深入浅出的案例,介绍了贷款利率水平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民间借贷和银行借贷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困境提供了宝贵展望。
沁园书院“审度四秩,法学院校友寻访”调研团宣讲人何雨琪分享对目前就职于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的校友管雨昕的采访,以客观的视角记录了校友的见解和故事,探寻了校友们对法律行业的独特见解。
法学院院长助理沈玲为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作点评。她表示六支队伍选题好,既有宏大叙事,也有民生小事,关注国家、社会、乡村,也立足职业发展,体现了法学学生突破创新、乐于钻研的精神面貌。她鼓励同学们立足专业,积极参加实践,提升研究能力。期待同学们通过首届沁法文化节能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接下来,首届沁法文化节将在为期2个月的时间里,为同学们带来“墨润文书·谱写新章”“以法为名·解律笃行”“法润人心·以法会友”三个板块的10余场法学文化之旅。
文字来源:吴琼、姚玥、翟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