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先锋之声——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胜利

发布者:王琳钰发布时间:2024-03-11浏览次数:149


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中与长江岸边已无多少国民党守军,其情景正如向守志将军诗中所言:“荒唐隔江治,妄图固金汤。天兵令一下,夜破纸糊墙。”但之前在国民党军的“封江”命令下,还是毁坏了南京几乎所有的渡江船只。

但是渡江作战,首要问题就是船只。故而在1949年4月在南京江面上率先运载解放军过江的“京电号”被誉为“渡江第一船”。


沁园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 预备党员2022级审计4班 倪瑞晗


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胜利

在南京长江边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前,有一艘极具历史价值的小轮船“京电号”,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时,正是它载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穿过密集的炮火和江防,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彼岸。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追击阶段发起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战役,也是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强渡江河进攻战役。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和渡江战役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江北解放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一场长达5个多月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共发动民工320万人,筹运粮草4.5亿斤,征用船只5万多只,还为部队提供大批作战器材和军需物品,为渡江战役胜利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年,在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九江、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横渡长江,解放了包括南京、杭州、上海在内的广大江南地区。


在长江南京段,实施渡江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第35军。1949年4月23日那天晚上,首批渡过南京江面的是该军103师侦查科长沈鸿毅,他永远也无法忘记“京电号”。老人回忆,在35军取得“三浦战役”的胜利后,全军数万人集结在江北浦口码头,寻找船只过江。但此时,长江几乎所有的船只都被国民党守军烧毁或藏匿起来。103师的侦察兵乘坐小木船,悄悄过长江找船。在江对岸的下关电厂,指战员们得到了地下党员和电厂进步工人的帮助,厂长韩德举主动为解放军提供了这艘“京电号”。

‘京电号’原来是电厂运输煤炭的小火轮,并不适宜载人,但为了过江,不得不派它上阵。为了保证战士们的安全,小火轮一次最多只能载120人,1949年4月23日零点开始,它往返于下关、浦口之间,连续作战11个小时,完成了它职业生涯中最光荣的任务。

4月26日,邓小平、刘伯承抵达解放了的南京,饶有兴致地登上“京电号”,从浦口码头过江进入南京城。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场载入史册的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解放,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人民独立、民族解放事业终于实现



75年前,百万大军乘风破浪,横渡长江,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南京。75年后,“京电”号小火轮静静地“停泊”在江边,无声地带领人们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在历史的画卷上,一艘艘渡江小帆船让百万雄师横渡大江,为南京古城翻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如今,这些小船化作渡江胜利纪念馆门前那伟岸雕塑中一座座红帆,他们沉默着,却在无言中彰显着磅礴之势,更是将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站在新时代,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他们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的渡江精神,更要铭记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的流血和牺牲。我们要铭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要牢记历史,砥砺前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属于自己的光和热。